昨夜,成都蓉城队在浦项钢园球场完成了队史首次亚冠正赛亮相。面对上赛季K联赛季军浦项制铁,少打一人的蓉城队以零比二告负,结果虽遗憾,但过程足以让远道而来的球迷和无数守候的四川球迷感到骄傲。
这场比赛,是四川足球等待了整整二十六年的顶级俱乐部洲际赛事正赛。上一次,还要追溯到一九九八年全兴队的假球风波。从甲A到中超,从全兴到蓉城,几经沉浮,这支西部球队终于再次站上了亚洲最高舞台。
然而,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夜晚,对无数无法亲赴韩国的国内球迷而言,却成了一片漆黑的等待。没有电视直播,没有网络转播,甚至找不到一条官方认可的实时视频信号。人们只能通过零星的前方记者文字推送、或快或慢的比分更新,以及社交媒体上碎片化的短视频,去拼凑比赛的惊心动魄。
你能想象吗?当理查德被红牌罚下时,我们看不到犯规的瞬间;当费利佩头球击中横梁时,我们听不到那一声清脆的叩击;当场上球员每一次奋力拼抢时,我们感受不到那份紧张与激动。我们与历史之间,隔着一块冰冷的屏幕,而屏幕那头,空无一物。
转播的缺席,让这场里程碑式的比赛,在绝大多数人的体验中,沦为了一场“无声的战役”。它仿佛从未发生,又或只存在于少数人的口耳相传和朋友圈的零星图片里。这种“失语”,与赛场内四川球迷震耳欲聋的助威声,形成了无比讽刺的对比。
究其原因,无非是版权、商业、渠道等一系列冷冰冰的词汇。在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复杂的规则面前,球迷最朴素的热望,显得无足轻重。我们理解其中的运作逻辑,却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。
历史需要被记录,荣耀需要被见证。足球之所以能成为跨越地域、凝聚亿万人的世界第一运动,正因为它所创造的每一个激情、遗憾、狂喜与悲情的瞬间,都能被实时共享,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。而昨夜,本应属于四川足球、甚至中国足球的共同记忆,被无情地抹去了一大部分。
终场哨响,成都蓉城可以昂首离开。他们改写了历史,赢得了尊重。但这场本应被无数镜头定格、被无数人谈论的首秀,却因转播的缺席,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,只剩下一抹模糊的背影和一堆干瘪的数据。
这是球队的胜利,却是球迷的遗憾,更是这个时代足球传播生态中一个值得深思的缺憾。我们赢得了历史,却仿佛输掉了见证历史的权利。